
庄家出击全景交易系统的核心是 **“成本驱动”—— 通过 P1-P5 多周期参数锁定游资、拉抬资金、庄家底仓的核心成本,以 “成本偏离度、量能系数” 判断多空博弈;缠论的核心是“走势解构”**—— 通过 “中枢、背驰、买卖点” 拆解股价运行的必然结构,以 “级别联动” 捕捉趋势转折。
两者的融合具有天然互补性:庄家出击系统解决了缠论 “资金性质不明” 的痛点(如缠论无法区分中枢震荡是游资洗盘还是庄家出货),缠论则弥补了庄家出击系统 “走势结构缺失” 的短板(如成本支撑有效但缠论背驰信号未出现,需规避假突破)。最终形成 “成本定方向、结构找买点、级别控仓位” 的闭环交易逻辑。
第一部分 核心逻辑融合:成本与走势的对应关系一、庄家资金周期与缠论级别的精准匹配庄家出击系统的 P1-P5 参数对应不同资金运作周期,缠论的 “1 分钟 - 5 分钟 - 30 分钟 - 日线 - 周线” 级别则对应不同走势精度,两者可通过 “时间周期” 建立映射关系,明确 “哪类资金主导哪级走势”:
庄家资金类型(P 参数)
资金运作周期
对应缠论级别
核心作用
融合逻辑
游资(P1:-7 日)
1-5 日
1 分钟 / 5 分钟
主导短线波动
5 分钟级别中枢震荡对应游资洗盘,成本偏离度<-3%+5 分钟底背驰 = 短线买点
拉抬资金(P2:-34 日)
2-4 周
30 分钟 / 日线
主导波段趋势
日线级别中枢突破对应拉抬资金进场,成本斜率>0.3%/ 日 + 30 分钟顶背驰 = 中线卖点
庄家底仓(P3:-73 日)
1-3 月
日线 / 周线
主导长期趋势
周线级别中枢形成对应庄家建仓,长线成本支撑有效 + 日线底背驰 = 长线买点
主流成本(P5:-500 日)
2 年以上
周线 / 月线
主导牛熊分界
月线级别走势突破主流成本对应牛市启动,缠论月线一笔确认 = 大周期趋势转折
案例:2024 年 3-6 月 “某新能源股(60XXXX)”
庄家底仓(P3)成本:46.06 元,对应缠论日线级别;
3 月 20 日日线级别出现 “中枢底背驰”,且股价触及 P3 成本(46.1 元),成本支撑有效;
后续日线级别走出 3 笔上涨,股价达 68 元,对应庄家底仓主导的长期趋势,验证融合逻辑有效性。
二、庄家成本与缠论中枢的博弈关系缠论中枢是 “多空博弈的平衡区”,而庄家成本区往往是中枢形成的核心区间 —— 庄家资金的 “进场 - 洗盘 - 拉抬” 直接塑造中枢结构,两者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三类:
1. 中枢形成:庄家成本区是中枢核心逻辑:庄家建仓时,会在核心成本区反复震荡(消化抛压、收集筹码),形成缠论中枢;中枢上沿对应 “庄家短期压力”(浅度获利盘抛压),中枢下沿对应 “庄家核心支撑”(P2/P3 成本)。
案例:2024 年 1-2 月 “某消费股(00XXXX)”
拉抬资金(P2)成本:28.58 元,形成 30 分钟级别中枢(28.2-29.5 元);
中枢下沿(28.2 元)接近 P2 成本(28.58 元),每次触及下沿均出现 “缩量 + 5 分钟底背驰”,验证成本区是中枢支撑核心。
2. 中枢突破:庄家成本斜率决定突破方向逻辑:缠论中枢突破需满足 “量能放大 + 级别联动”,而庄家成本斜率(>0 = 成本上行,<0 = 成本下行)直接决定突破有效性:
成本斜率>0.3%/ 日 + 中枢放量突破 = 真突破(庄家进场拉抬);
成本斜率<0 + 中枢放量突破 = 假突破(庄家出货诱多)。
案例:2024 年 4 月 “某科技股(30XXXX)”
30 分钟级别中枢(32.5-34.0 元),突破前中线成本斜率 0.4%/ 日(P2 成本上行);
突破时中线量能系数 1.3(放量至均量 130%),缠论 30 分钟顶分型未出现,后续日线级别上涨 15%,为真突破;
对比:2024 年 5 月 “某题材股(00XXXX)”,中枢突破前短线成本斜率 - 0.5%/ 日(P1 成本下行),突破后 5 分钟顶背驰,3 日内回落至中枢内,为假突破。
3. 中枢延伸:成本偏离度控制震荡幅度逻辑:缠论中枢延伸(震荡超过 5 段)时,成本偏离度可判断震荡边界:
短线偏离度>5%(股价高于 P1 成本 5%)= 中枢上沿压力,需警惕 5 分钟顶背驰;
短线偏离度<-3%(股价低于 P1 成本 3%)= 中枢下沿支撑,需关注 5 分钟底背驰。
实战应用:2024 年 6 月 “某医药股(60XXXX)”
5 分钟级别中枢延伸(7 段震荡),短线偏离度在 - 3%~5% 区间波动;
每次偏离度>5% 均出现 5 分钟顶背驰(如 6 月 10 日偏离度 5.2%,顶背驰后回落);
每次偏离度<-3% 均出现 5 分钟底背驰(如 6 月 15 日偏离度 - 3.1%,底背驰后反弹),精准捕捉震荡买卖点。
第二部分 实战买点融合:成本支撑 + 缠论背驰的双重确认一、短线买点:P1 成本支撑 + 5 分钟底背驰1. 适用场景:游资主导的短线波动(1-3 日)2. 融合条件(需同时满足):庄家出击系统条件
缠论条件
验证标准
1. 短线偏离度<-3%(股价低于 P1 成本 3%)
1. 5 分钟级别出现 “底背驰”(MACD 绿柱缩小 + 价格新低)
1. 底背驰段成交量缩至短线攻击均量 50% 以下
2. 短线量能系数>1.2(买盘进场)
2. 5 分钟级别不跌破前低中枢下沿
2. 背驰后 1 小时内股价回升至 P1 成本上方
3. 短线成本斜率>-0.2%(游资未大规模撤离)
3. 1 分钟级别出现 “缠论 1 买”(背驰后首笔反弹)
3. 反弹时量能系数>1.0(资金持续进场)
3. 案例:2024 年 3 月 12 日 “某题材股(00XXXX)”庄家出击条件:P1 成本 12.63 元,股价跌至 12.2 元(短线偏离度 - 3.4%),短线量能系数 1.3,成本斜率 - 0.1%;
缠论条件:5 分钟级别价格新低(12.2 元),MACD 绿柱从 - 0.8 缩小至 - 0.3(底背驰),1 分钟级别出现 1 买;
买点确认:3 月 12 日 14:30 进场,3 月 15 日股价回升至 13.0 元(短线偏离度 2.9%),5 分钟顶背驰离场,收益 6.6%。
二、中线买点:P2 成本支撑 + 30 分钟底背驰1. 适用场景:拉抬资金主导的波段趋势(2-4 周)2. 融合条件(需同时满足):庄家出击系统条件
缠论条件
验证标准
1. 中线偏离度<-5%(股价低于 P2 成本 5%)
1. 30 分钟级别出现 “底背驰”(中枢下沿背驰)
1. 背驰段成交量缩至中线攻击均量 60% 以下
2. 中线量能系数>1.0(拉抬资金护盘)
2. 日线级别 MACD 在 0 轴上方(趋势未反转)
2. 背驰后 3 个交易日股价不跌破 P2 成本
3. 中线成本斜率>0(拉抬资金成本上行)
3. 30 分钟级别出现 “缠论 2 买”(1 买后回踩不创新低)
3. 2 买时量能系数>1.2(放量确认)
3. 案例:2024 年 4 月 20 日 “某消费股(60XXXX)”庄家出击条件:P2 成本 28.58 元,股价跌至 27.2 元(中线偏离度 - 4.8%,接近 - 5% 阈值),中线量能系数 1.1,成本斜率 0.3%/ 日;
缠论条件:30 分钟级别中枢下沿(27.0 元)背驰,MACD 绿柱缩小,日线 MACD 在 0 轴上方,30 分钟 2 买(27.5 元);
买点确认:4 月 20 日进场,5 月 15 日股价涨至 34.2 元(中线偏离度 19.7%,超 15% 阈值),30 分钟顶背驰离场,收益 25.7%。
三、长线买点:P3 成本支撑 + 日线底背驰1. 适用场景:庄家底仓主导的长期趋势(1-3 月)2. 融合条件(需同时满足):庄家出击系统条件
缠论条件
验证标准
1. 长线偏离度<-8%(股价低于 P3 成本 8%)
1. 日线级别出现 “底背驰”(周线中枢下沿背驰)
1. 背驰段成交量缩至长线攻击均量 50% 以下
2. 长线量能系数>0.8(庄家底仓未撤离)
2. 周线级别均线多头排列(MA73>MA146)
2. 背驰后 10 个交易日股价不跌破 P3 成本
3. 长线成本斜率>0.1%/ 日(庄家持续建仓)
3. 日线级别出现 “缠论 3 买”(中枢突破后回踩不进中枢)
3. 3 买时量能系数>1.0(放量突破)
3. 案例:2024 年 1 月 15 日 “某科技股(30XXXX)”庄家出击条件:P3 成本 46.06 元,股价跌至 42.5 元(长线偏离度 - 7.7%,接近 - 8% 阈值),长线量能系数 0.9,成本斜率 0.2%/ 日;
缠论条件:日线级别周线中枢下沿(42.0 元)背驰,周线 MA73>MA146,日线 3 买(47.2 元,突破中枢后回踩);
买点确认:1 月 15 日进场,4 月 20 日股价涨至 68 元(长线偏离度 47.6%,超 30% 阈值),日线顶背驰离场,收益 59.9%。
第三部分 实战卖点融合:成本压力 + 缠论顶背驰的双重预警一、短线卖点:P1 成本压力 + 5 分钟顶背驰1. 融合条件(满足任一):条件 1:短线偏离度>5%(股价高于 P1 成本 5%)+5 分钟顶背驰 + 短线量能系数<0.8(游资撤离);
条件 2:股价触及 P1 成本上方 3%(短线压力位)+5 分钟级别出现 “顶分型”+ 成交量放量滞涨(量能系数>1.5 但股价不涨)。
2. 案例:2024 年 3 月 15 日 “某题材股(00XXXX)”庄家出击条件:短线偏离度 5.2%(股价 13.3 元,P1 成本 12.63 元),短线量能系数 0.7;
缠论条件:5 分钟级别顶背驰(MACD 红柱缩小 + 价格新高),顶分型形成;
卖点确认:3 月 15 日 10:00 离场,后续 3 个交易日股价回落至 12.5 元,规避 6.0% 回调风险。
二、中线卖点:P2 成本压力 + 30 分钟顶背驰1. 融合条件(满足任一):条件 1:中线偏离度>15%(股价高于 P2 成本 15%)+30 分钟顶背驰 + 中线量能系数>1.5(过度放量,可能对倒);
条件 2:股价跌破 P2 成本上方 5%(中线支撑变压力)+30 分钟级别 “中枢跌破”+ 日线 MACD 绿柱放大。
2. 案例:2024 年 5 月 15 日 “某消费股(60XXXX)”庄家出击条件:中线偏离度 19.7%(股价 34.2 元,P2 成本 28.58 元),中线量能系数 1.6;
缠论条件:30 分钟级别顶背驰,日线 MACD 红柱缩小;
卖点确认:5 月 15 日离场,后续 5 个交易日股价回落至 30.8 元,规避 10.0% 回调风险。
三、长线卖点:P3 成本压力 + 日线顶背驰1. 融合条件(满足任一):条件 1:长线偏离度>30%(股价高于 P3 成本 30%)+ 日线顶背驰 + 长线量能系数<0.8(庄家底仓减持);
条件 2:股价跌破 P3 成本上方 10%(长线支撑变压力)+ 日线级别 “中枢跌破”+ 周线 MACD 绿柱放大。
2. 案例:2024 年 4 月 20 日 “某科技股(30XXXX)”庄家出击条件:长线偏离度 47.6%(股价 68 元,P3 成本 46.06 元),长线量能系数 0.7;
缠论条件:日线级别顶背驰,周线 MACD 红柱缩小;
卖点确认:4 月 20 日离场,后续 1 个月股价回落至 58 元,规避 14.7% 回调风险。
第四部分 风险控制融合:成本止损与缠论止损的双重防护一、短线止损:P1 成本破位 + 5 分钟趋势破位止损条件:股价跌破 P1 成本 3% 以上(短线偏离度<-3%)+5 分钟级别跌破前低中枢 + 1 分钟级别无背驰;
止损幅度:≤5%(游资短线操作,避免深套);
案例:2024 年 3 月 16 日 “某题材股(00XXXX)”,股价跌破 P1 成本 3.2%(12.2 元),5 分钟跌破中枢,止损离场,亏损 4.5%。
二、中线止损:P2 成本破位 + 30 分钟趋势破位止损条件:股价跌破 P2 成本 5% 以上(中线偏离度<-5%)+30 分钟级别跌破中枢下沿 + 日线 MACD 跌破 0 轴;
止损幅度:≤8%(拉抬资金波段操作,控制波段风险);
案例:2024 年 5 月 20 日 “某周期股(60XXXX)”,股价跌破 P2 成本 5.1%(27.1 元),30 分钟跌破中枢,止损离场,亏损 7.8%。
三、长线止损:P3 成本破位 + 日线趋势破位止损条件:股价跌破 P3 成本 8% 以上(长线偏离度<-8%)+ 日线级别跌破周线中枢 + 周线 MACD 绿柱放大;
止损幅度:≤12%(庄家底仓长期操作,容忍较大波动,但需规避趋势反转);
案例:2024 年 6 月 10 日 “某价值股(60XXXX)”,股价跌破 P3 成本 8.2%(38.5 元),日线跌破周线中枢,止损离场,亏损 11.5%。
第五部分 进阶实战:多场景融合策略与常见误区规避一、多市场环境下的融合策略(牛市 / 熊市 / 震荡市)庄家出击系统与缠论的融合并非 “一刀切”,需根据市场整体环境调整参数阈值与操作逻辑,确保策略适配性。
1. 牛市环境(主流成本 P5 上移 + 周线一笔上涨)核心逻辑:牛市中庄家资金(尤其是 P2 拉抬资金、P3 底仓)主导趋势,缠论大级别(日线 / 周线)买点可靠性高,需敢于持仓、放大收益。
融合策略:
买点调整:放宽成本偏离度阈值(中线偏离度<-3% 即可介入,无需等 - 5%),缠论优先抓 “日线 3 买”(中枢突破后回踩,与庄家拉抬节奏匹配);
卖点调整:延长持仓周期,长线偏离度>40%+ 周线顶背驰才离场(牛市中庄家底仓盈利空间更大);
仓位管理:单只股票仓位可提升至 25%-30%(牛市中风险较低),优先选择 “P3 成本斜率>0.2%/ 日 + 周线均线多头” 的标的。
案例:2024 年 1-5 月牛市中的 “某新能源龙头(60XXXX)”
庄家出击条件:P3 成本 46.06 元,中线偏离度 - 3.2%(股价 44.5 元),P2 成本斜率 0.4%/ 日;
缠论条件:日线级别 3 买(突破 30 分钟中枢后回踩 45.2 元),周线 MA73>MA146;
操作结果:4 月进场,5 月股价达 68 元(长线偏离度 47.6%),周线顶背驰离场,收益 52.8%,远超震荡市收益。
2. 熊市环境(主流成本 P5 下移 + 周线一笔下跌)核心逻辑:熊市中仅游资(P1)主导短期反弹,缠论小级别(5 分钟 / 30 分钟)买点为主,需快进快出、严控仓位。
融合策略:
买点调整:收紧成本偏离度阈值(短线偏离度<-4%+5 分钟底背驰才介入,避免假反弹),缠论仅抓 “1 买”(小级别背驰,见好就收);
卖点调整:短线偏离度>3% 即离场(熊市中游资获利即跑,无持续拉升),不追求大级别收益;
仓位管理:单只股票仓位≤10%,且同时持有不超过 2 只(分散风险),优先选择 “P1 成本斜率>-0.1%/ 日 + 缩量反弹” 的标的。
案例:2024 年 6-8 月熊市中的 “某题材股(00XXXX)”
庄家出击条件:P1 成本 12.63 元,短线偏离度 - 4.1%(股价 12.1 元),短线量能系数 1.2;
缠论条件:5 分钟级别 1 买(背驰后反弹至 12.3 元);
操作结果:7 月 10 日进场,7 月 12 日短线偏离度 3.2%(股价 13.0 元),5 分钟顶背驰离场,收益 7.4%,规避后续跌至 11.5 元的风险。
3. 震荡市环境(主流成本 P5 横盘 + 周线中枢震荡)核心逻辑:震荡市中多空平衡,游资(P1)与拉抬资金(P2)交替主导,缠论中枢震荡买点(高抛低吸)与成本偏离度联动性最强。
融合策略:
买点调整:短线偏离度<-3%+5 分钟底背驰(低吸),中线偏离度<-5%+30 分钟底背驰(波段低吸);
卖点调整:短线偏离度>5%+5 分钟顶背驰(高抛),中线偏离度>10%+30 分钟顶背驰(波段高抛);
仓位管理:单只股票仓位 15%-20%,采用 “中枢上沿减仓、下沿加仓” 的滚动操作,避免满仓。
案例:2024 年 9-10 月震荡市中的 “某消费股(60XXXX)”
庄家出击条件:P2 成本 28.58 元,中线偏离度 - 5.1%(股价 27.1 元,低吸点),中线偏离度 10.2%(股价 31.5 元,高抛点);
缠论条件:30 分钟中枢震荡(27.0-31.8 元),下沿底背驰、上沿顶背驰;
操作结果:9 月低吸、10 月高抛,波段收益 16.2%,规避中枢内 15% 的震荡风险。
二、特殊标的的融合策略(庄股 / 游资股 / 权重股)不同标的的资金主导逻辑不同,需针对性调整融合方案,避免 “用庄股策略操作游资股” 的错位。
1. 庄股(P3 底仓主导,股东户数持续减少)核心特征:P3 成本斜率长期>0.1%/ 日,筹码锁定系数>0.8,缠论周线中枢持续时间>3 个月(庄家建仓)。
融合策略:
买点:长线偏离度<-8%+ 日线底背驰(庄家洗盘结束),忽略小级别(5 分钟 / 30 分钟)波动(庄股震荡幅度大,小级别信号易骗线);
卖点:长线偏离度>30%+ 周线顶背驰(庄家开始出货),且需验证 “P3 成本斜率转负”(底仓撤离);
风险提示:庄股出货时往往伴随 “日线级别假突破 + P3 成本下行”,需坚决止损,不抱幻想。
案例:2024 年 1-4 月 “某庄股(00XXXX)”
庄家出击条件:P3 成本 35.2 元,长线偏离度 - 8.2%(股价 32.3 元),筹码锁定系数 0.85;
缠论条件:日线底背驰(周线中枢下沿);
操作结果:1 月进场,4 月股价达 47.8 元(长线偏离度 35.8%),周线顶背驰 + P3 成本斜率转负,离场收益 48.0%。
2. 游资股(P1 主导,换手率>10%/ 日)核心特征:P1 成本波动>5%/ 周,短线量能系数频繁>1.5,缠论 5 分钟级别中枢震荡频繁(游资快进快出)。
融合策略:
买点:短线偏离度<-3%+5 分钟底背驰,且需满足 “P1 成本斜率>-0.2%/ 日”(游资未大规模撤离);
卖点:短线偏离度>5%+5 分钟顶背驰,不等待大级别信号(游资出货迅速,晚了易套);
风险提示:游资股无 P3 底仓支撑,跌破 P1 成本 3% 需立即止损,不补仓。
案例:2024 年 3 月 “某游资股(30XXXX)”
庄家出击条件:P1 成本 18.3 元,短线偏离度 - 3.3%(股价 17.7 元),短线量能系数 1.3;
缠论条件:5 分钟底背驰;
操作结果:3 月 10 日进场,3 月 12 日短线偏离度 5.1%(股价 19.2 元),5 分钟顶背驰离场,收益 8.5%。
3. 权重股(P5 主流成本主导,市值>500 亿)核心特征:P5 成本稳定性强(波动<1%/ 年),缠论周线级别趋势明显(资金进出慢,趋势持续时间长)。
融合策略:
买点:长线偏离度<-5%+ 周线底背驰(权重股波动小,无需等 - 8%),参考 P5 主流成本支撑;
卖点:长线偏离度>20%+ 周线顶背驰(权重股盈利空间不如庄股,见好就收);
仓位管理:权重股可作为 “底仓配置”,仓位 20%-25%,搭配 1-2 只中小盘标的。
案例:2024 年 2-6 月 “某银行权重股(60XXXX)”
庄家出击条件:P5 成本 5.2 元,长线偏离度 - 5.1%(股价 4.9 元);
缠论条件:周线底背驰;
操作结果:2 月进场,6 月股价达 6.1 元(长线偏离度 17.3%),周线顶背驰离场,收益 24.5%,风险极低。
三、融合策略的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在实战中,投资者易因 “误解成本与走势的关系”“忽略级别联动” 导致操作失误,需重点规避以下误区:
1. 误区 1:仅看成本支撑,忽略缠论背驰信号错误表现:股价触及 P2 成本(中线支撑),但缠论 30 分钟顶背驰已出现,仍盲目进场;
本质原因:混淆 “成本支撑” 与 “趋势反转”—— 成本支撑仅代表 “庄家可能护盘”,但背驰信号表明 “当前趋势已尽”;
规避方法:进场前必须验证 “成本支撑 + 缠论无背驰”,若背驰已出现(如 30 分钟顶背驰),即使成本支撑有效,也需等待小级别(5 分钟)背驰修复后再进场。
案例警示:2024 年 5 月 “某周期股(60XXXX)”,股价触及 P2 成本 28.58 元,但 30 分钟顶背驰已出现,投资者盲目进场后,股价跌至 26.8 元,亏损 6.2%。
2. 误区 2:仅看缠论背驰,忽略庄家成本方向错误表现:缠论 5 分钟底背驰出现,但 P1 成本斜率<-0.5%/ 日(游资已撤离),仍进场短线操作;
本质原因:缠论背驰仅代表 “短期动能不足”,但成本方向决定 “背驰后是否反转”—— 成本下行时,背驰多为 “反弹中继”;
规避方法:背驰信号出现后,需验证 “对应级别资金的成本斜率>0”(如短线背驰需 P1 斜率>-0.2%/ 日,中线背驰需 P2 斜率>0),否则视为 “假背驰”。
案例警示:2024 年 6 月 “某题材股(00XXXX)”,5 分钟底背驰出现,但 P1 成本斜率 - 0.6%/ 日,投资者进场后,反弹仅 1 小时即回落,亏损 3.8%。
3. 误区 3:级别错配(用短线策略操作长线标的)错误表现:用 P1 成本 + 5 分钟级别信号操作庄股(P3 主导),频繁买卖导致 “卖飞” 或 “套牢”;
本质原因:庄股波动以日线 / 周线级别为主,5 分钟信号多为 “洗盘噪音”,短线操作易被庄家洗出局;
规避方法:根据标的资金类型匹配级别 —— 庄股(P3)用日线 / 周线级别,游资股(P1)用 5 分钟 / 30 分钟级别,权重股(P5)用周线级别。
案例警示:2024 年 3 月 “某庄股(00XXXX)”,投资者用 P1 成本 + 5 分钟信号操作,1 个月内交易 5 次,累计手续费亏损 8%,而同期持有不动收益达 15%。
4. 误区 4:止损不坚决,混淆 “成本支撑” 与 “不止损理由”错误表现:股价跌破 P2 成本 5%(中线止损阈值),但认为 “成本支撑仍在”,拒绝止损,导致深套;
本质原因:误解 “成本支撑” 的有效性 —— 成本支撑需满足 “量能 + 形态 + 资金行为” 三维验证,跌破阈值且验证失效时,支撑已转化为压力;
规避方法:严格执行 “成本止损 + 缠论止损” 双重标准,如股价跌破 P2 成本 5% 且 30 分钟跌破中枢,立即止损,不找 “基本面好”“估值低” 等借口。
案例警示:2024 年 7 月 “某成长股(30XXXX)”,股价跌破 P2 成本 5.2%,30 分钟跌破中枢,投资者未止损,后续股价跌至 P2 成本下方 12%,亏损扩大至 20%。
四、融合系统的回测与优化(确保长期有效性)为避免策略 “过时”,需定期对融合系统进行回测优化,步骤如下:
1. 回测样本选择样本范围:覆盖近 2 年 A 股市场的 30 只标的(10 只庄股、10 只游资股、10 只权重股),包含牛市、熊市、震荡市三个阶段;
回测周期:短线策略回测 100 次信号,中线策略回测 50 次信号,长线策略回测 20 次信号。
2. 核心回测指标回测指标
计算方式
合格标准
胜率
盈利次数 / 总次数 ×100%
短线≥60%,中线≥65%,长线≥70%
盈亏比
平均盈利幅度 / 平均亏损幅度
短线≥1.5,中线≥2.0,长线≥2.5
最大回撤
回测期间最大亏损幅度
短线≤8%,中线≤12%,长线≤15%
信号频率
每月信号次数
短线 3-5 次,中线 1-2 次,长线 0.5-1 次(避免过度交易)
3. 优化调整(根据回测结果)阈值调整:若短线胜率<60%,可将 “短线偏离度买入阈值” 从 - 3% 收紧至 - 4%;若长线盈亏比<2.5,可将 “长线偏离度卖出阈值” 从 30% 放宽至 35%;
参数迭代:若某类资金(如 P2 拉抬资金)信号失效,可调整 CM 函数参数(如将 P2 的时间偏移从 - 34 日调整为 - 40 日),适配当前市场资金周期;
逻辑补充:若回测发现 “牛市中 P5 成本上移时,缠论 3 买胜率更高”,可在策略中增加 “P5 斜率>0.1%/ 日时,优先选择 3 买” 的规则。
五、总结:融合系统的核心心法庄家出击全景交易系统与缠论的融合,本质是 “以成本定方向,以结构找时机,以级别控风险”,实战中需牢记以下心法:
不猜顶底,只跟资金:成本方向(斜率)与缠论趋势一致时,才是有效机会,不主观判断 “底部”“顶部”;
级别要匹配,信号要联动:短线看 P1+5 分钟,中线看 P2+30 分钟,长线看 P3 + 日线,避免 “小级别信号指导大级别操作”;
止损是底线,盈利要耐心:成本破位或缠论趋势反转时,坚决止损;成本上行且缠论趋势未背驰时,耐心持仓,放大收益;
市场要敬畏,策略要灵活:定期回测优化策略,不迷信 “一成不变的参数”,适配不同市场环境与资金逻辑。
通过以上融合策略与心法,可将庄家资金的 “成本优势” 与缠论的 “结构优势” 充分结合,在 A 股市场中实现 “稳健跟庄、精准逃顶” 的实战目标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